- 闫森;高文凯;张孝辉;王家进;张春华;贾衡天;曹冲;
随钻前探技术作为随钻测井领域关键新兴技术之一,可以对钻头前方未钻地层进行实时探测,从而有效降低钻井事故风险,提高钻井效率。为了促进我国随钻前探技术发展,对随钻前探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了随钻电磁波前探、随钻声波前探和随钻地震前探的工作原理,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简述了随钻前探工具和仪器的发展进程,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多方法融合是未来随钻前探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建议随钻电磁波前探技术应朝向多频率、多间距测量模式发展;应加强相控阵随钻声波前探理论和技术研究,或探寻将超声换能器前置等方式来增强前探声波能量的技术方法,为后续随钻声波前探仪器的开发奠定技术基础;我国应加大随钻VSP技术攻关研究,可进行高精度传感器研发、井下可控震源取代钻头震源方向的探索,以克服PDC钻头震源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高效安全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6期 v.53;No.556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波;李冰;王林聪;张富成;于璟;佀博宇;
目前针对井下自适应预防与控制黏滑振动工具设计方法鲜有报道,关键参数设计模型与方法尚不完善。为此,基于钻柱系统轴向和周向振动动力学耦合方程,模拟表征了钻井黏滑振动过程钻头扭矩、钻压动态时域特征,提出主动调节钻头切削深度、释放钻柱系统扭矩原理方法,创新形成了井下自适应控制黏滑振动工具方案,建立了自适应控制黏滑振动工具复合碟簧系统、有效行程和极限载荷设计方法,并开展了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时调节钻头钻压、扭矩的井下控制工具方案,避免了地面调节钻井参数控制黏滑振动方法的缺点;该工具复合碟簧系统、有效行程与极限载荷设计方法准确度达到92.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钻井黏滑振动井下控制工具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6期 v.53;No.556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建刚;李根生;刘伟吉;吴德胜;张楠;邓开创;
PDC钻头在钻进砾岩地层时,频繁的冲击载荷会缩短PDC齿预期寿命,导致钻头频繁换钻,进而影响钻井效率。异形齿可以改变齿面受到的冲击情况,选择耐冲击的齿面是应对这类地层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不同结构PDC齿在切削砾岩时的表现特性,选取了准噶尔盆地深部取心砾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均质砾岩有限元模型,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进行了砾岩模型参数标定,并开展了异形齿切削破岩仿真,讨论了12种齿形在相同前倾角和切削深度情况下的切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斧形齿和三平面齿的平均切削力虽然较大,但是整体波动更稳定;平面齿、凹面齿、凸面齿和双曲面齿的切削力波动都较大,齿面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双曲面齿的破岩比功最小,楔形齿的最大;在不考虑PDC齿刚度的情况下,通过切削力波动和破岩比功2个指标,斧形齿、三平面齿是所有齿形中的较优选择。该研究可为钻进砾岩地层时PDC钻头的齿形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6期 v.53;No.556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玉婷;张辉;杨博远;王鹏;余庆;刘科柔;吕坤鸿;
压差卡钻是显著延长非生产时间、增加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压差卡钻研究多采用对现场数据的经验总结或室内试验方法,目前的理论模型研究缺少对管柱受力、井眼条件和泥饼强度的考虑。为此,通过考虑管柱与井壁接触长度、接触力及接触面积,建立了井下管串压差卡钻黏附阻力计算模型,分别对管柱轴向力、井眼参数(井径、井斜角、狗腿度)及泥饼参数(泥饼厚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渗透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上述因素对黏附阻力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管柱轴向力,黏附阻力随拉力增大而减小,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对于主要井眼参数,黏附阻力随井径增大而减小,随井斜角及狗腿度增大而增大;对于主要泥饼参数,黏附阻力随泥饼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随泥饼泊松比增大而小幅减小,随泥饼渗透率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稳,黏附阻力最大值随泥饼厚度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压差卡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能够为现场预防卡钻事故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6期 v.53;No.556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鑫;黄中伟;武晓光;李根生;史怀忠;王佳睿;王铭颖;
在柔性钻具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井眼轨迹的垂直偏移影响靶点钻遇率。为了揭示柔性钻具水平钻进动力学特性,减少轨迹垂直偏移,基于ABAQUS显式动力学建立了柔性钻具水平段的钻进模型并展开计算。研究重点包括柔性钻具管柱运动、钻头姿态、岩石破碎特性、轨迹偏移特性、地层适应性以及轨迹和井径扩大量对钻压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柔性钻具钻进过程呈螺旋形运动姿态,在绕井眼轴线旋转的同时也绕自身轴线旋转;钻头以近似圆锥形扫描姿态破岩,破碎岩石过程具有不对称性。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准确性,柔性钻具轨迹偏移主要产生在重力方向上,解释了现场试验中垂直轨迹偏移的原因;软、中和硬岩石对应轨迹偏移率分别为4.44%、3.71%和3.52%,在软岩中轨迹偏移率更显著,大钻压条件下轨迹偏移率更高;钻压增大会减小钻头侧向切削及井径扩大量,优选适用于水平钻进的钻压为(30±5) kN。所得结果可为柔性钻具的运动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2025年06期 v.53;No.556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4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亚轩;吴文秀;
连续管的管壁较薄,承压能力有限,为避免防喷器动作时伤害连续管或不能快速剪断连续管,开展了连续管防喷器控制系统出口压力的控制策略研究。针对常规PID控制响应偏慢、控制精度欠佳等问题,将模糊理论与PID控制技术相结合,引入模糊PID控制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精度及响应的快速性。通过建立控制系统中主要执行元件电磁减压阀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别得到模糊PID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的阶跃响应,并对此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比常规PID控制的响应速度快21.44%,精度提高1.33%,而超调量降低13%,控制品质得到较大提升。研究结论可为连续管控制系统压力控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可使防喷器动作更可靠、更快捷。
2025年06期 v.53;No.556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洋;黎文奇;佘扬周;
目前关于钻头密封保护垫对密封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缺乏密封垫的结构优化和试验研究成果。为此,结合测试试验和有限元法,研究压装力、端面比压等参数对金属密封系统力学行为和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现有密封垫结构密封性能的缺陷,并设计新型密封垫以及对原结构进行改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密封垫结构相比,新型密封垫与供能圈、金属密封环端面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应力分布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变形更平稳,在最大窜动量时接触压力满足密封功能要求,还能够有效减轻磨损;力学性能测试和单元密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密封垫结构满足高速牙轮钻头密封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增强高速钻头的密封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2025年06期 v.53;No.556 75-8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田万顷;刘伟吉;秦德宏;刘成龙;王海涛;胡海;
白云岩地层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然而,由于井下的高围压环境及白云岩的难钻特性,传统的平面齿PDC钻头在钻进白云岩地层时易发生崩齿和掉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效钻进的需求。为了给在围压条件下能高效钻进白云岩地层的PDC钻头的布齿设计提供新思路,基于自主研制的真三轴PDC单齿切削破岩装置,以塔里木盆地采集的硅质白云岩为试验对象,选取4种PDC齿开展围压条件下的室内切削试验,研究了单次切削后得到的岩屑的质量分数、表面粗糙度、分形维数和切削力等指标,并比较了不同PDC齿的破岩比功。研究结果表明:斧形齿与多棱齿的切削力曲线较为平稳、波动小,并且切削力的峰值也更小;在切削深度为1.0 mm的情况下,综合岩屑粗糙度指数与岩屑分形维数来看,斧形齿造成大体积破碎的能力最强,且其破岩能力受围压的影响最小,多棱齿的破岩性能次之;锥形齿的破岩能力受围压的影响最大;当围压不小于15 MPa时,按破岩比功从大到小的齿形排序为:锥形齿、平面齿、多棱齿、斧形齿。研究结果能为兼备攻击性、抗冲击、抗研磨的适用于白云岩地层的PDC钻头布齿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6期 v.53;No.556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